1.
受理民眾檔案應用申請時,若申請人不知道正確檔號或案名時,因申請資料不完全,應駁回申請。
O
X
2. 檔案管理人員整理檔案時「應」:
直接翻拍檔案內容,上傳到個人臉書
直接影印送給記者爆料
確實執行歸檔點收,確保檔案的完整性
只要檔案保存年限一到,一律辦理銷毀
3. 針對「倫理」描述何者為非:
視為個人行為的準則規範或行為標竿
強調社會關係和群體規範
強調權利與義務
違反倫理者,將會受到良心或社會上輿論的譴責,並無具體處罰。
4.
接受私人文書檔案捐贈時,雙方不須訂定協議限制。
O
X
5.
機關辦理檔案銷毀時,僅須獲得業務單位同意即可。
O
X
6.
專業倫理為專業人員從事服務工作時,所應遵守的行為準則。
O
X
7.
檔案管理人員不應擅自以個人名義收集原始文件或參與任何檔案的交易。
O
X
8. 「倫理」的最低限度為:
法律
風俗
宗教
制度
9. 受理民眾檔案應用申請時,若申請人不知道正確檔號或案名時「應」:
因申請資料不完全,駁回申請
協助查詢相關檔案目錄,補正申請資料
直接提供相似檔案
以上皆非
10.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從事檔案工作應具備檔案風險意識,並建立風險管理制度,以有效評估檔案管理風險
上案名應具體簡明及涵蓋既有檔案內容與未來案情發展之描述編製檔案目錄
案名應具體簡明及涵蓋既有檔案內容與未來案情發展之描述編製檔案目錄
以上皆是
11.
進行國家檔案編排時,應遵循全宗、來源及原始順序等原則,尊重各全宗下檔案原有分類體系編排檔案。
O
X
12. 「專業倫理」與下列描述最為接近:
人的品德
專業形象
職業道德
工作能力
13. 如果發現單位內同事,利用職務之便,蒐集檔案應用申請人資料並販售給傳播媒體時,正確的處理方式「應」:
立即向單位主管或有關單位報告
若無其事,置之不理
協助掩蓋,盡量隱瞞
透過管道告知傳播媒體。
14.
核准應用之檔案如僅其中一部分有應限制公開或提供之情形,應採分離原則進行處理。
O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