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幫助他人建構復原力,不該做哪些事情?
維持情緒穩定
給予足夠同理心,但不需要信任他人
提供適當的衛教或轉介相關單位
成為同理的聆聽者
2. 在建構復原力的過程中,只要有建立關係即可,關係中是否有回應並不重要。
O
X
3. 復原力是可以透過後天培養出來的,下列有關培養復原力的敘述何者正確?
人可以透過學習調適技能、增加自我調節能力來培養復原力
保護因子沒辦法彌補毒性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復原力與基因沒有關係
復原力是個人在風險因子與保護因子抗衡的力量
4. 培養復原力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復原力是全年齡適用
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努力
若常常覺得沒有動力,或身處過激或過低落的情緒中,建議就醫或與心理師討論
以上皆是
5. 復原力可以說是個人在風險因子與保護因子當中抗衡與奮戰的力量。
O
X
6. 下列關於自主神經系統的敘事何者錯誤?
在正常情況下,自主神經系統不會在三種狀態中流動
自主神經系統的雷達偵測不會因為創傷而失靈
自主神經系統失靈代表身體無法正確地偵測到危險
導致創傷反應的可能來自於急性壓力事件
7. 自主神經系統可分為三種狀態,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安全狀態時,我們會感覺平靜、安全並放鬆
當我們偵測到環境中有威脅、敵意時,呼吸及心跳會加速,也會分泌更多壓力賀爾蒙
當壓力威脅過大,人體會持續戰或逃的狀態,不會改變
到了僵凍狀態時,心跳、呼吸及血壓都會降低
8. 關於創傷及逆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創傷事件一定會造成創傷經驗
自主神經系統失靈並不會造成生活困擾
童年逆境造成的創傷,到成人階段時可能會對身體器官與系統產生耗損
當創傷事件發生時,若有能接住傷痛的幫助者在身邊會減少創傷經驗產生的機率
9. 復原力指的是一個人在經歷壓力、挫折和困難時,能保持自我、穩定情緒和情感,讓人能克服逆境並重新建立正常的生活。
O
X
10. 下列何者是復原力較佳的人擁有的特質?
樂觀幽默
較好的自我認同
擁有社會連結與適應技巧
以上皆是
11. 下列哪項技巧可以建構保護因子?
減輕壓力來源
建立有回應的關係
增加復原力相關的核心技巧
孤獨面對逆境
12. 下列哪些團體能夠幫助建構復原力?
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性創傷復原中心
以上皆是
13. 關於童年逆境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童年逆境經驗並不普遍
童年逆境經驗指的是童年時期經歷創傷事件的經驗,例如家庭暴力及親職疏忽冷漠等等
受到愈多童年逆境的人,對身心健康風險也愈大
童年逆境經驗有可能造成孩童的毒性壓力反應
14. 復原力原先泛指人或物體具有彈性、韌性或抗壓性,後來被應用在心理學、社工界與企業領域中,也有人翻譯為心理韌性或韌力。
O
X
15. 孩童階段受的童年逆境在長大成人後會自動恢復,對成人較難造成影響。
O
X
16. 下列何者屬於一般性的創傷反應?
可能會感受到憂鬱、害怕等情緒
可能會經驗失眠、噩夢等
會出現發展遲緩、過度依賴等
可能會難以建立合宜的人際關係
17. 如何培養復原力?
斷斷續續的訓練
訓練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
不用維持與他人的連結也沒關係
多多參與團體或社團
18. 壓力可分為三大類,下列關於壓力的敘述何者正確?
可忍受的壓力反應是比較嚴重、長久性的壓力反應
正向壓力反應不是人類健康成長必經的壓力反應
毒性壓力反應是指急性短暫又無助的壓力,會促使壓力賀爾蒙產生
越多的毒性壓力有可能會影響基因表現,導致神經、免疫系統等等失調,並遺傳到下一代
19. 下列何者不是培養復原力該做的事情?
進行呼吸訓練 傷及逆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不讚美自己努力的過程與結果,保持謙虛
建立生活目標
維持社會連結
20. 下列有關Dr. Werner等人的研究的敘述,何者錯誤?
有三分之二的孩童出現行為或學習問題
有三分之一的孩童受到良好照顧
這項研究對於復原力此議題沒有任何幫助
這項研究帶動之後復原力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