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條第二款之規定,原住民係指原住民族個人,原住民族係指既存於臺灣而為國家管轄內之傳統民族。
O
X
2.
以下何者為我國原住民族之傳統名制態樣?
親子聯名制
親從子名制
氏族名制
以上皆是
3.
蘭嶼雅美/達悟族人依一生於家庭中身分之轉換,可能會擁有三個名字,請問達悟族慣行之傳統名制為何者?
親子聯名制
親從子名制
氏族名制
以上皆是
4.
在排灣族部落中,當其依「家名制」命名新生兒,此種名制對整體部落而言具有什麼功能或意義?
表徵個人對部落的責任
維持部落的秩序與穩定性
表徵其所屬之家族
以上皆是
5.
111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中,大法官認為以是否從傳統姓氏作為原住民身分取得的限制,無助於促進何者之目的?
原住民土地所有權
原住民傳統智慧創作財產權
原住民文化認同
政府資源分配正義
6.
111年憲判字第17號判決要求相關機關自判決宣示之日起三年內修正原住民身分法或另訂特別法,試問逾期未完成修法或立法之效果為何?
無法作為,僅能靜待相關機關修法或立法
逕向各縣市政府戶政事務所申請依判決意旨認定其民族別
逕向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申請依判決意旨認定其民族別
以上皆非
7.
111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中,大法官認為從姓或原住民傳統名字,僅為身份認同表徵其中之一,請問大法官認為應如何決定作為原住民身分取得條件之文化認同表徵?
授權關係機關(如原民會)發布一般性的認同表徵
尊重各自所屬原住民族之自主決定
由立法院依法制訂
無須採取任何行動,只要心中認定自己是原住民,即可主張已有認同表徵並取得原住民身分
8.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之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權內涵,以下何者為非?
原住民族有權決定民族成員個人對其社群應負之責任
原住民族有權依其習慣規範與傳統,決定其民族身分或成員資格
原住民族與原住民個人享有歸屬該社群或民族之權利,此項權利的行使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視
立法機關可以任意制定除自我認同以外之原住民身分取得限制,此種立法並不會剝奪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權之核心
9.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條第一款所指涉之「原住民族」,除條文中所列舉已經正名之族群,目前尚未被承認的族群應符合何者要件,始為原住民族基本法之適用主體?
自認為原住民族,且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民族
生活於該族群之傳統領域
族群規模達一定人數
能證明有血緣聯繫
10.
以下我國原住民族中,有一族因其歷史因素,族語文字已對應到中文姓氏,從該族族人之中文姓氏即可知其氏族名,請問是指涉何原住民族?
賽夏族
卑南族
阿美族
賽德克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