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答案 學生答案 |
配分:[10.00] |

得分: |
1. 柏拉圖法係由義大利經濟學家V.Pareto所提出的。


|
|
配分:[10.00] |

得分: |
2. 「推移圖」又稱「折線圖」,是用來表示時間改變情形之圖形。


|
|
配分:[10.00] |

得分: |
3. 數據資料收集的方法,我們可以用「5W2H1B」來收集,其中「B」表示標竿(Benchmark)。


|
|
配分:[10.00] |

得分: |
4. 卡片集思法是收集數據資料時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
|
配分:[10.00] |

得分: |
5. 繪製柏拉圖時,如果「其他」項的數據高於前面幾項,應針對「其他」項的內容,再做細部的分析。


|
|
配分:[10.00] |

得分: |
6. 推移圖的x軸(橫軸)必須是時間的單位,計算單位要一致且不能中斷。


|
|
配分:[10.00] |

得分: |
7. 雷達圖可表達所設定的項目之間的平衡性。


|
|
配分:[10.00] |

得分: |
8. 長條圖之排列順序,最好是由小至大、由左至右來排列。


|
|
配分:[10.00] |

得分: |
9. 圓形圖以順時針方向排列,主要是看所佔比例的大小,不呈現絕對數值。


|
|
配分:[10.00] |

得分: |
10. 語言文字的資料,大多使用柏拉圖法去做資料整理。


|
|
|